2024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培养层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类型组织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新需求,本着立足温州,面向浙江,辐射全国的学校定位,培养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具备公正客观、科学规范和保守秘密的职业精神;具有扎实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具备大学生一般的综合素养和较强的职业技能;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专业拓展能力。能针对温州产业特点,从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并能适应企事业、机关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课程介绍:除基础素质类的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以外,还包括:必修课:1.学科基础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基础会计学、、经济法、统计学。2.专业核心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工作分析与评价、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员招聘与测评、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
选修课:专业限选模块(劳动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基础等);创新创业模块;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取向、兴趣进行选择。
表1课程结构与学分分配统计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学分 | 占总学分比例(%) | |
通识教育课程 | 通识必修课程 | 必修 | 46 | 27.4 |
通识选修课程 | 选修 | 12 | 7.1 | |
专业 课程 | 学科基础课程 | 必修 | 14.5 | 8.6 |
专业核心课程 | 必修 | 28 | 16.7 | |
专业选修课程 | 选修 | 21.5 | 12.8 | |
实践教学课程 | 必修 | 42 | 25 | |
素质拓展 | 选修 | 4 | 2.4 | |
总学分 | 168(165-170) | |||
其中:选修课程(含分层分类教学)学分及占比 | 63.5 | 37.8(大于30%) | ||
其中:实践教学(含课内实验实训和实践课程)学分及占比 | 66.5 | 39.6(大于25%) |
图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
专业特色:
1.专业定位地方化,着意凝练强势专业文化。依据家族化、制造业、中小型、国际化的温州企业特点,培养专门化的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以温商精神为底蕴,凝练强势传承文化,使专业拥有向上的牵引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过程中得以发挥。形成“砥志砺行、敢闯会创”的态势。从师师、师生、生生之间,互相亲近、欣赏和信任开始。
2.培养模式技能化。围绕人力资源管理的“三支柱”“四角色”“七大职能”展开,采用“课堂教学、实训+专业竞赛+企业实习+出国游学”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初期任职能力和后续的提升能力。
3.职业发展通道化。从强调英语、数学和创业类课程教学入手,尽可能体现低起点、高速度,更多行业覆盖,增加“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延展性。为本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横向发展和纵向晋升的充分可能。例如:跨文化管理、创业能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将从部分选修变为实际必修,使“人工智能”“大数据决策”“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
毕业去向: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评估数据,本专业本科生毕业一年后就业率达到90%以上,毕业三年后就业率达95%以上。本专业毕业后直接就业范围广、选择多样。包括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职位或企业咨询服务等。近3年,每届均有多位毕业生出国留学或被政府机关录用。根据麦可思近三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水平等方面评价良好。24届毕业生陈子建从大四开始“人力资源服务”创业,毕业时已初具规模。
本专业学习氛围浓厚,部分毕业生选择国内外进修读研深造。2024届毕业生李伊洋,获得爱丁堡商学院等10份读研offer,并获得该学院的奖学金。依托学校国际化办学资源,本专业每年都会向诺丁汉大学、悉尼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世界名校输送优秀学生攻读硕士学位。
图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职教师合影
教师退伍初具规模。拥有高级职称教师4人、博士博士后教师4人留学背景教师多人,教师均为国内外知名院校硕士以上毕业生。
图3张晓梅教授带领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宣传
图4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教师合影共当学生导师
图5程歆迪、王安悦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校外实践
图6老师们带领学生进行企业实习
2023年赵玻校长亲自带领与“人才集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管理学院领导与“空天集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专业与“浙江精创教育”数字化开发企业签署“促进就业协议”等,校院齐助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