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财务管理
培养层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财会行业人才需要,立足温州,面向浙江,辐射全国,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职业道德,能继承和弘扬温商精神,掌握扎实财务管理基础和业务能力,能为任职单位提供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数据分析服务和决策支持,具有良好专业发展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部门胜任财务管理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课程介绍:通过前期调研,经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本专业课程实行模块化管理,包括:①专业必修课:学科基础课程6门(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基础会计、工商管理类专业导论、经济法、统计学),专业核心课程10门(会计法与会计职业道德、中级财务会计、税法、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资产评估、高级财务管理);②专业选修课(要求修满27学分),共7大模块——专业限选模块、创新创业模块、投资理财模块、数智财务人才培养模块、国际化财务人才培养模块、CMA人才培养模块、CPA人才培养模块。毕业要求168学分,折合311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占59.5%,实践教学学时占40.5%,课程结构与学分分配详见下表1。
表1.课程结构与学分分配统计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学分 | 占总学分比例(%) | |
通识教育课程 | 通识必修课程 | 必修 | 46 | 27.4 |
通识选修课程 | 选修 | 12 | 7.1 | |
专业 课程 | 学科基础课程 | 必修 | 14.5 | 8.6 |
专业核心课程 | 必修 | 26.5 | 15.8 | |
专业选修课程 | 选修 | 27 | 16.1 | |
实践教学课程 | 必修 | 38 | 22.6 | |
素质拓展 | 选修 | 4 | 2.4 | |
总学分 | 168 | |||
其中:选修课程(含分层分类教学)学分及占比 | 59 | 35.1 | ||
其中:实践教学(含课内实验实训和实践课程)学分及占比 | 52 | 31.2 |
图1.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地图
专业特色:
信息赋能,培养数智型财务人才。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浪潮下,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信息赋能的特点,致力于培养具备数字化思维和智能化技能的财务人才。因此,本专业在通识必修课程中开设了《人工智能基础》课程,在实践教学课程中开设了《智能财务决策》《智能财务分析可视化》课程,在专业选修课程中开设了“数智财务人才培养模块”,将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传统财务知识的同时,也能熟练掌握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财务决策的效率和质量。
跨科融通,培养复合型财务人才。财务管理不仅包括财务核算和财务决策,更涉及经济、金融、管理、法律等多学科知识。本专业在专业选修课程中开设了“创新创业模块”“投资理财模块”“国际化财务人才培养模块”等,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选课组合。我们鼓励学生在指定选课计划时,积极拓宽自身专业领域,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
产教融合,培养地方型财务人才。财务管理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立足温州,紧密结合温州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财务人才。为此,本专业在“专业限选模块”中开设了《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概论》课程,在专业选修课程中开设了《财务管理咨询》《地方企业调研及项目实践》等产教融合课程。鼓励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发展项目,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毕业去向: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评估数据,本专业本科生毕业一年后就业率均值为91.24%,毕业三年后就业率均值达98.73%。本专业毕业后直接就业范围广、选择多样,包括各级机关、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会计(审计、税务)师事务所以及各大企事业单位等。近3年,每届均有多位毕业生被国家税务总局录用。根据麦可思近三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水平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评价。
此外,专业学习氛围浓厚,部分毕业生会选择国内外进行读研深造。依托学校国际化办学资源,本专业每年都会向伦敦大学学院、悉尼大学、迈阿密大学等世界名校输送优秀学生攻读硕士学位。国内研究生考取比例也逐年攀升,例如2023届方蓓佳同学、2024届毕业生吴婧同学顺利考取浙江财经大学,2024届毕业生陈颖同学顺利考取浙江工商大学。
图1 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与专任教师合影
图2 财务管理专业专任教师合影
图3 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研讨会
图4. 财务管理专业王永珍教授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规划指导
图5.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徐永斌教授为同学们做专业讲座
图6.财务管理课堂实况1
图7.财务管理课堂实况2